萧家祠堂。
萧池儒和萧青琅一前一后的走了进去。
萧池儒从一旁拿了三炷香,在案台上燃烧的烛火里点燃之后,随手插在了香炉里。
萧青琅有样学样,他们很多年没来上过香了,这里的香火,全靠府里留下来的一个老管家和两个婆子供奉着,老管家是萧青琅爷爷的人,一直帮萧家打理着庄子店铺,一生未娶,婆子是照顾老太君的,年轻时随老太君征战沙场,夫君早已埋没在铁蹄之下,如今年岁大了,就留在府里养老了,倒也把这没有主子的将军府打理得井井有条。
萧青琅站在父亲身后,他们都仰头看着满墙的木牌,房梁下是先皇亲笔的“忠义之家”匾额,再下来,是萧家列祖的牌位,直至最下面一排,最新的,是萧青琅母亲的名字。
这些年,他们萧家主支,早已无人可死了。
这些东西萧青琅看了无数遍,儿时他一个人在府里,来得最多的地方就是祠堂,翻得最多的也是族谱,上面列着一个个人的名姓,满篇写的都是功绩,生猝之地多在沙场,萧青琅也不例外,他也出生在边关,他想,这数不清的牌位里,有一个名字,终将是他。
萧青琅说:“阿爹,以后,你我的名姓,都会刻在这里吗?”
萧池儒闻言轻叹,“身死随葬,无需碑铭。行安呐……我们萧家,只有你我了。”他成婚晚,如今已五十有六,不知还能再撑几年,萧青琅今年二十一了,打小跟他生长在边关,只说并未考虑过成婚生子,他便也随了他去,若说在这祠堂立牌,那也得有后人啊。
萧青琅知道他爹的意思,刀剑无眼,沙场更是险中之险,征人十有九不归,他不敢耽误旁人。他只笑了笑,“放心吧老爹,我定会把你的牌位放进来的。”
萧池儒笑骂“臭小子。”
虽说同在一个军大营,但萧青琅整天领着骑兵在野外跑马训练,萧池儒是三军主将,要坐镇军大营,所以父子二人,许久不曾这般亲近闲聊过了。
敬完香,父子二人在府中闲逛,萧池儒问萧青琅,“今日在宫中,可曾失望?”萧池儒知道是萧青琅求见的皇上,但这事并未如萧青琅预想的结果那般去解决。
萧青琅摇头,“孩儿不曾失望,世间万象,每个人看到或想到的东西都不同,所求也不同,只是人言可畏,孩儿怕英雄舍生,未亡者还要遭受谰言。”他今日把事情闹大,就是要让世人知晓,他萧家这样的,还有千千万万家,都是堂堂正正领了命,带着兵走出去的,他们的底气在上都,在皇城里,并非任人可欺。
萧池儒停住脚步,伸手拍了拍萧青琅的肩,“萧青琅,你就是好样的!”
得到夸赞,萧青琅咧嘴一笑,“我随阿爹。”
萧池儒带着萧青琅继续往前走,他说:“萧青琅,你记住,无论到何境地,我萧家儿郎,只有站着死,绝无跪着生。”说这话,萧池儒一楞,有些恍然,这还是儿时,祖母说给他听的话,父亲也曾说过,他心中默默摇头,果然还是年纪大了。
萧青琅在一边说“孩儿谨记于心。”
萧池儒慨叹,“站着,你才是堂堂正正的人,九泉之下,我萧家列辈才会认你,苟活者,不配冠以萧姓。”
立生跪死,是独属萧家人的准则之一。
“生在萧家,孩儿无悔。”
.
又两日,城外军大营,此时的军大营只驻了三万兵,其余军士皆在自己的属地,此次出征萧池儒为主帅,所以犒赏之宴,便设在了萧池儒统率的营地里。
今日的军大营一片喜悦,皇帝犒赏三军,可受封赏且能得见天子,谁无欢颜。
篝火柴木早已摆好,伙房一片忙碌,都是皇帝下令送来的食材,有两手厨艺的都去帮厨,又调出一营士兵,从库营里搬来木桩板子,堆放在校场边缘,只等皇帝检阅完士气,再当简易桌子拼接起来,御赐的酒水早已搬下牛车,只等一声开宴令下,便能载歌载舞畅所欲饮。
天擦黑时,萧池儒策马打头,皇帝的车马走在中段,朝军大营奔来。
看门的守卫拉开木扎,低头跪下,傅相微的马车驶入大营,在校场边停下,侍从拉来轿凳,孙启章躬身上前,扶站在车辇上的傅相微下来,其他人在一旁待命。
站定之后,萧池儒走过来,“陛下,这边请。”
傅相微顺着萧池儒引导的方向走去,他们要上高台。
高台上,傅相微俯瞰这数千大军,秩序井然,熏天赫地,是军大营里仔细挑选出来的。
他走到台前,只道一声“将士们。”
数千大军齐齐下跪,高呼“参见陛下,吾皇万岁千秋。”
傅相微抬手,“平身。”
“谢陛下。”声音之磅礴,气吞山河。
待众将士起身,傅相微也不多话,只道“提刀纵马护山河,我大宣有兵如此,实乃百姓之福。”
众将士道:“忠义为君,赤心报国。”如此三遍,士之忠节,震耳欲聋。
傅相微心中大悦,示意萧池儒上前来,只道一声“准备开宴。”便先行去了主帐。
萧池儒上前来,下了个散的手令,便道“准备开宴。”
众将士欢呼散去,着手准备晚宴。
天色尽暗,酒菜已摆满大营,各军将士静立,等着君主发令,傅相微携一众将领走到主位,一一落座,萧池儒坐在皇帝左下首,另一边坐着此次随从的官员,尚书令曹堂甫,校场中间燃着篝火,两边坐的,全是军中将领,位分不足的,与士兵们聚坐在营中空地上。
孙启章领着内侍站在一边,收到傅相微的示意后,他转身从一内侍手里端过托盘,缓缓向曹堂甫走去,曹堂甫见状连忙起身。
二人双双行礼后,孙启章道:“曹大人,请。”
“有劳公公。”曹堂甫拿起托盘里的竹简,走到正中高声道:“大将军萧池儒接旨。”
萧池儒迅速起身,走到曹堂甫面前跪下,一众将士也随着起身跪地。
萧池儒抱拳,“臣在。”
曹堂甫打开竹简,念道:“朕绍膺骏命[1],敕曰:大将军萧池儒,赤胆忠心,骁勇善战,所向无敌,长度关一役征战有功,今官升至正一品,封禄远大将军,赐匾额,钦此。”
敕旨宣读完毕,曹堂甫亲切道:“禄远大将军,谢旨吧。”
萧池儒恭敬接过竹简,双手奉于头顶,对着皇帝叩首:“臣萧池儒领旨,谢陛下恩赐,吾皇万岁千秋。”
此时曹堂甫早已避到一旁,首座上的傅相微道:“禄远大将军请起。”他又看着四方将士,“都请起,落座。”
又是一连片的“谢陛下。”
重新落座完毕,傅相微令道:“开宴。”
萧池儒高声传达:“开宴。”
一时间,觥筹交错。
酒过半巡,傅相微便离去了,他只需露个面,亲自授封萧池儒即可,其他众人,皆由萧池儒这位主官亲自授衔。
令旨一道道的下到有功之人手里,今夜的军大营,热闹非凡,那是他们对自己功勋的认可与庆贺。